995健康网|亚健康|饮食禁忌|中医拔罐|房事养生
您现在的位置:995健康网>> 肝病科>> 肝性脑病>>如何治疗肝性脑病?

如何治疗肝性脑病?

>> 返回 肝病科 首页
"如何治疗肝性脑病?"的内容简介:

怎样治疗肝性脑病?,肝性脑病已往称肝性昏倒(hepaticcoma),是告急肝病惹起的、以代谢紊乱为底子的中枢神经体系结果失调的综合病征,其紧张临床表现是见地停滞、活动变态和昏倒。门体分流性脑病(porto-system...

肝性脑病过去称肝性昏迷(hepaticcoma),是严重肝病引起的、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,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、行为失常和昏迷。

门体分流性脑病(porto-systemicencepHabpathy,PSE)强调门静脉高压,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枝循环存在,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流入体循环,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理。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(subclinicalorlatentHE)指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,仅能用精细的智力试验和(或)电生理检测才可作出诊断的肝性脑病。

治疗

1.一般治疗

(1)调整饮食结构:对于肝性脑病患者应该限制蛋白质的摄入。但必须保证热能供给。

Ⅰ~Ⅱ期患者疾病开始数日应限制蛋白质在20g/d之内,Ⅲ~Ⅳ期患者应禁止从胃肠道补充蛋白质,可鼻饲或静脉注射25%的葡萄糖溶液。病情好转后。可逐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(每3~5天增加109),并应首选植物蛋白。

(2)慎用镇静剂:巴比妥类、苯二氮革类镇静剂能够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,故肝性脑病患者禁用。若患者出现躁狂等精神症状时,可试用异丙嗪、氯苯那敏等抗组胺药。

(3)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:低钾性碱中毒可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,故利尿剂的应用剂量不宜过大。应通过检测血电解质、血气分析等手段,及时发现并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。

(4)止血和清除肠道积血:上消化道出盘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诱因。因此,对各种原因造成的消化道出血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止血措施,并输入血制品以补充血容量。清除肠道积血可改善或预防肝性脑病。

2.药物治疗

(1)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:

①乳果糖:口服到达结肠后被乳酸杆菌、粪肠球菌等分解成为乳酸、乙酸,从而能够降低肠腔内pH值,减少氨的生成和吸收,并能促进血液中的氨渗入肠道而有利于氨的排出;

②乳梨醇:经结肠细菌分解成为乙酸、丙酸,也可用于酸化肠道;

③口服抗生素:可抑制肠道产尿素酶的细菌,从而减少氨的生成。常用抗生素有新霉素、甲硝唑等;

④导泻或灌肠可以清除肠内积食和积血。常用口服或鼻饲25%硫酸镁30~60ml导泻;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可保持肠道呈酸性环境。禁用碱性肥皂水灌肠。

(2)促进体内氨代谢:①L-鸟氨酸~L-门冬氨酸:通过促进体内尿素循环而降低血氨;②谷氨酸:因能与氨结合形成谷氨酰氨而发挥降血氨的作用。临床上常用谷氨酸钾和谷氨酸钠两种制剂,可根据血钾和血钠浓度来调整用药。该药为碱性,碱血症者不宜医学教`育网搜集整理使用;③精氨酸:通过促进尿素循环而降低血氨。该药呈酸性,适用于碱中毒者。

(3)GABA/BZ复合受体拮抗剂:其疗效尚有争议。

(4)减少或拮抗假性神经递质:支链氨基酸的作用机制是竞争性抑制芳香族氨基酸进入大脑。减少假性神经递质的形成。此外,对于不能耐受蛋白质的营养不良者,补充支链氨基酸还有助于调节氮平衡。

3.人工肝通过分子吸附剂再循环系统、血液灌流、血液透析等方法清除血氨和其他毒性物质,对急、慢性肝性脑病均有一定的疗效。

4.肝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。严重或顽固性肝性脑病患者是肝移植的适应证。

5.其他对症治疗

(1)保护脑细胞功能:可通过降低颅内温度,减少能量消耗,保护脑细胞功能。

(2)保持呼吸道通畅:对于深昏迷者,可做气管切开,以促进排痰和方便给氧。

(3)预防脑水肿: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、甘露醇可防治脑水肿。

关于肝性脑病治疗的更多资讯!
关于肝性脑病常识的更多资讯!
  • 没有相关搜索结果!
关于肝性脑病预防的更多资讯!
  • 没有相关搜索结果!
关于肝性脑病病因的更多资讯!
  • 没有相关搜索结果!
"如何治疗肝性脑病?"相关的专题!
  • 暂时没有相关专题!
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

(责任编辑:王巍)

推荐专题

   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注重养生,养生是指保养、调养、颐养生命,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,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。

关于肝性脑病的更多资讯!
关于我们|产品中心|营销服务|合作洽谈|服务声明|招聘信息|联系方式|网站地图|推广服务

995健康网-最专业的养生健康平台 www.995jk.com 站长邮箱:271533443@qq.com

石家庄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,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三日内删除

ICP备案编号:豫ICP备19001066号